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汽车膜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六届汽车高性能关键膜材产业链发展论坛暨第二届汽车膜标准研讨及行业发展论坛于2024年4月10日在苏州盛大召开。
此次活动由“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论坛现场汇聚了众多行业翘楚和专家,包括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松先生、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海峰先生、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定制负责人李书华先生、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院MG XPOWER项目组质量负责人徐颖芳女士等,湖北棱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团体标准起草单位受邀出席参加。与会代表将围绕汽车膜材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为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新能源汽车崛起
汽车后市场增速强劲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定制负责人李书华先生在会议上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领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461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65%的份额,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1.6%,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日益成为汽车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汽车漆面保护膜标准实施
推动汽车膜行业健康发展
据统计2023年中国市场的整体车衣装贴率达12%,即超过294万辆,按照市场售价0.8万元/车计算,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预计至2030年,装贴率将突破20%,年均装贴辆超过750万台,整体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
(表格数据来源于艾邦车衣膜论坛)
伴随国内汽车漆面保护膜行业的高速发展,国检集团玻璃检验认证院副总工王黎表示:“QC/T 1171-2022汽车行业标准自2022年发布实施以来,经过国检测试的严格评价,主流汽车漆面保护膜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为行业设定了明确的质量门槛,也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团体标准的作用愈发凸显,保爷专注漆面保护,自2021年起便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工作,携手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于2023年起草《TPU隐形车衣》(T/CAMAA008-2024)团体标准,一直致力于提升汽车漆面保护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汽车改装改色膜标准发布
规范化体系方面发展
活动现场,主机厂、发起单位、编制单位、参编单位代表等共同见证了《汽车改装用改色膜》团体标准的发布。湖北棱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起草单位,携旗下保爷车衣品牌上台领取参编证书。
同时,保爷与多家车衣头部品牌共同发出倡议: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全面贯彻改色膜团体标准,以共同推动改色膜行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保爷成立品牌以来一直坚持的初心与使命。
锚定未来朝向
引领汽车改装新风尚
在近十年的中国车膜行业变革中,保爷车衣品牌以其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和深入的材料研究,成功实现了从进口依赖到国产崛起的华丽转身。
在材料研发方面,保爷与原料巨头巴斯夫达成战略协议,明确了“TPU改色车衣”的长远发展道路,于今年推出全新升级—“霓裳改色车衣”。通过纳米增韧高分子颜料树脂分布于TPU内,实现融合“高颜出型,保护二合一”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加匀整、稳定的色泽表现。
做好带颜色的膜,基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从TPU材料基因的探索开始,到颜色层材料的精准配比,最后完成了改色车衣结构的特别定制,从而实现媲美原厂车漆的车衣产品。产品的卓越性能,离不开保爷背后的研发团队与工厂实力。
智造基地实力雄厚
赋能汽车行业发展
保爷车衣的智造基地坐落于湖北赤壁,是一座总耗费近 3 亿元的全产业链工厂,拥有5条专业TPU薄膜生产线,年产能可达50万+卷,可实现从制膜、涂布、熟化分切、包装的一体化流程,拥有一支涵盖高分子材料、机械设备、涂布工程和生产工艺核心研发团队。
未来,保爷车衣品牌将继续秉承“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的发展理念,与汽车行业的各路新势力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整个汽车生态体系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保爷车衣将在中国汽车膜材行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li.jingjinyi.cn/8048.html